“二十三日过小年,差不多就是过新年的‘彩排’?!?.作家老舍在《北京的春节》中,曾记录过一系列有关春节的民俗,其中就提到了小年,字里行间透出了浓浓的年味儿。
不过,小年的日期并不一致,有的是在腊月二十三,有的是在腊月二十四……但一般而言,小年都被当做是春节的序曲,等那首“过年谣”唱起来,人们就开始按部就班做准备,直到迎来热热闹闹的中国年。
小年日期不相同
小年是一个传统节日,也被称为谢灶、祭灶节、灶王节等。由于各地风俗,“小年”有着不同的概念,日期也不尽相同。
在古代,过小年有“官三民四船五”的传统,也就是说,官家的小年是腊月二十三,百姓家的是腊月二十四,而水上人家则是腊月二十五?;褂械牡胤桨选袄霸仑ニ摹焙汀俺η耙灰埂倍汲莆∧?。
关于小年,还有一首“过年谣”,忙碌中自带喜庆:“二十三,捏糖瓜;二十四,扫屋子;二十五,冻豆腐;二十六,炖猪肉;二十七,杀肥鸡;二十八,把面发;二十九,蒸馒头;三十上炕包饺子?!?
不同地区的过年谣,内容会略有差别。但总体来说,都是表达了一种辞旧迎新、迎祥纳福的美好心愿。
过小年为啥要“祭灶”?
小年被视为过年的开端,也自然会受到格外重视,祭灶便是期间一项重要的民俗活动。
灶神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司饮食之神。也有传说称,灶王爷原本是一介平民,叫做张生。他成家后终日花天酒地,终于沦落到以乞讨为生的地步。有一天,他恰好乞讨到前妻家,羞愧难当,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。
玉帝知道后,认为张生还有羞耻心,又是在锅底死去,就把他封为灶王,每年腊月二十三、二十四上天“汇报”一家人的善恶,大年三十再回去。于是,汉族民间就有了“小年”祭灶的习惯,祈求来年平安顺遂。
宋代的范成大在《祭灶诗》中说:“古传腊月二十四,灶君朝天欲言事……杓长杓短勿复云,乞取利市归来分?!闭馐资苄蜗蟮厮得髁斯糯泄丶涝畹囊恍┓缢紫肮?。
灶王爷画像一般贴在灶台附近,祭灶时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,涂在灶王爷的嘴上,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?;挂丫苫窠蚁吕?,再和用稻草扎成的“马”一起烧掉,象征着送灶神上天,也叫“辞灶”。之后,新年后再把新画像贴上,迎回灶神。
除了糖瓜,这时还会吃些啥?
提到小年的饮食,糖瓜自然是标志性食品之一。除了用来祭灶外,过去也是人们口中的美食。
糖瓜一般用黄米和麦芽熬制而成。这种糖有两种形状,长条的叫“关东糖”,扁圆的叫“糖瓜”,吃起来满口生香,别有风味。
旧日,农民们一般到了隆冬季节没什么农活时才能休息,那时从腊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甚至是整个正月都是“年”,过年自然要吃饺子,时间久了,吃饺子也成了小年的习俗。
晋东南地区,流行小年吃炒玉米的习俗,民谚有“二十三,不吃炒,大年初—一锅倒”的说法。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,冰冻成大块,咬上一口,又酥又脆。
剪窗花、扫房子……过年准备工作有哪些?
过了小年,离着春节只剩下不到十天时间了。剪窗花、贴对联、贴年画……过年的准备工作会更加热闹。
例如,各家各户都会认真打扫房子、清除灰尘,窗明几净迎接新年。据说,小年也叫扫尘日,源于尧舜时期的“扫年”习俗,原本是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一种仪式。
在所有准备过年的活动中,剪贴窗花是.流行的。窗花的内容可以是喜鹊登梅、燕穿桃柳、莲(连)年有鱼(馀)、和合二仙等,也有各种戏剧故事。
过去,腊月二十三后,家家户户要蒸馒头,特别要制做一个“大枣山”来供奉灶君,馒头也可以有许多造型,往往是大家一展灵巧手艺的好机会。
俗话说,“有钱没钱,剃头过年”。在此期间,大人、小孩都要洗澡、理发,一身清爽迎接新年,人们认为,这样也有“辞旧迎新”的意味。
其实,小年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日期,重要的是它作为春节的前奏,此后的一系列民俗活动都强调了“参与感”,也是在这个过程中,年味越来越浓了。
文章转自中国网,如有侵权请联系浙江石墨电极厂家